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公益诉讼  

以“公”之名 护民之“益”基层院品牌建设·虹口

日期:2020年11月27日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一路走来自信从容、步伐稳健:领先一步,敢于首吃“螃蟹”,锻造多个全市首例精品案件;深入一步,破解社会难题,提供虹口“方案”;跨前一步,将公益诉讼“触角”延伸到与民生利益息息相关的更多角落;延伸一步,探索联动机制,画出司法执法良性互动“最美同心圆”;夯实一步,苦练专业“内功”,擦亮公益诉讼特色品牌

2018年5月,虹口区检察院提起了全市首例食品类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打响锻造公益诉讼品牌的“第一枪”。三年来,以“公”为名,护“民”之益,矫健前行的虹口检察公益诉讼正努力探寻更多可能。

领先一步锻造多个全市首例

京沪两地50多万条中小学生的信息被非法交换、倒卖,致使学生、家长的个人信息安全遭到严重侵害,而这一切竟是沪上某教育培训机构人员所为。今年3月12日,虹口区检察院提起的两起教育培训行业从业人员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审理,检察机关提出的包括赔偿损失在内的全部诉讼请求获得法院当庭判决支持。这也是全市首例在侵犯个人信息公益诉讼中提出损害赔偿的案件。

类似的“首例”探索并非个案。全市首例食品安全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首例历史保护建筑领域公益诉讼、首例城市公共安全领域公益诉讼、首次对在食品中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侵权人适用十倍惩罚性赔偿……在拓展行政公益诉讼新领域、做实民事公益诉讼请求方面,虹口区检察院似乎自带“探索”基因,先后锻造了多个全市首例。

“心痛!”虹口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公益检察官刘庆,回忆起第一次迈进位于四川北路的德邻公寓,看到公寓内部的违法搭建、堆砌和破碎的大理石砖、雕花门窗玻璃时,满是痛惜。

这座始建于1935年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见证了上海近代时期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大型民族企业的兴衰历程,是城市历史的“活化石”之一,却因承租人违法装修改建施工惨遭破坏,相关行政主管单位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督促责任人进行修复,致使保护建筑遭受损害状态持续长达3年之久。

2018年8月,虹口区检察院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并以公开宣告方式,向行政主管单位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切实履行监管职责,责令并指导责任人立即启动开展修缮工作。2019年7月,德邻公寓原貌终于得以恢复。

该案入选2019年度上海市法治建设十大优秀案例,同时也为上海市人大修订《上海市历史风貌保护区和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条例》提供了案例样本。在今年出台的《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中,也明确将历史建筑保护纳入公益诉讼办案范围。

深入一步提供“虹口方案”

虹口区检察院对公益诉讼品牌的锻造并不仅仅停留在拓展新领域,而是坚持迈深一步,将公益诉讼案件做深做透,挖掘案例背后的深层问题,形成长效机制,为公益诉讼助力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提供“虹口方案”。

虹口区历史积淀深厚,名人故居、优秀历史建筑众多,它们是社会公共财富,具有公共利益属性。但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牵涉的行政部门多,保护难度大。“我们开展了专题调研,排摸了区域历史建筑保护现状、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现状、红色文化保护难点等,探索将优秀历史建筑纳入公益诉讼范畴。”

在虹口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崔晓丽看来,行政公益诉讼个案背后常常是千头万绪未解的社会难题、执法难题,甚至监管困境。这样的“难题”,在虹口区检察院办理的多起高空坠物公益诉讼案件中,感受尤为明显。

广灵四路某小区多幢高层建筑外墙装饰性构件出现持续掉落的情况,发生了多起砸损车辆事故,也有居民险些被砸伤。街道房管部门向物业发出维修指导意见,区房管、安监部门亦发函物业要求立即处置。但因责任归属和费用承担存在争议,街道、房管、物业、业主委员会、开发商无法达成合意。

虹口区检察院通过公益诉讼介入后,督促行政部门聘请专业检测机构对房屋质量进行鉴定,协调建设监理单位研究解决对策,厘清了行政部门的监管责任,业主委员会、物业、开发商的主体责任和法律责任,促进各方达成维修方案,推动问题得到了实质性解决。

为了破解高空坠物事件因涉及方众多而导致的责任划分、职责履行等难题,虹口区检察院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梳理出高空坠物隐患问题处理流程图,并就高空坠物行政监管执法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研。

“办理一案、治理一片”,补齐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短板,以个案办理推动区域和行业整治,是虹口区检察院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又一注脚。

跨前一步延伸“民生”触角

“公益诉讼”核心在“公益”,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公共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聚焦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虹口区检察院主动跨前一步,将公益诉讼的“触角”延伸到与民生利益息息相关的更多角落。

虹口区检察院在公益调查中发现,区域内有10家营利性幼儿托育机构存在着违规经营、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问题。通过向市场监管、教育部门及所属街道发出检察建议和情况通报,引起了各方高度重视,并推动行政部门进一步组织全区范围内的排查,共排查出42家托育机构,其中仅有3家具备经营资质纳入监管。经过梳理分类,利用暑假到来之机抓紧督促整改,指导有条件的托育机构依法办理相应证照,无条件的关停整治,妥善处理好入托幼儿的后续安置。该案被最高检作为公益诉讼指导案例发布。

“人民城市为人民”,公益诉讼应当成为“美好生活的守护者”。公益检察官们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不断在刑事案件、行政执法单位移送的线索中细查研判,并通过“12345”城市运营平台、“12315”消费投诉平台、“12309”检察公益举报平台,如大海捞针般筛选信息,发现和查找民生领域公益诉讼线索来源。

在办理居民区架空高压电线与树木缠绕危害公共安全的公益诉讼案件时,虹口区检察院通过与街道协作,以现场协调会的形式召集多个行政机关开展综合性执法,推动电力公司开展安全检查,并与街道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一举解决了困扰街道和居民多年的安全问题。“小事不小”,有些事情看起来“小”,却往往是群众关心的身边“大事”,涉民生公益诉讼切实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医疗用品供应紧张,无数商铺“停摆”,虹口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官们却比以往更加忙碌。药店、超市、社区、农贸市场,疫情防控期间,公益检察官针对群众举报线索开展现场调查18次,参与行政执法检查6次,对4处拒不整改的以《告知函》形式即时移送行政机关处理,快速消除疫情防控风险。

延伸一步探索联动机制

当然,公益诉讼从来都不是“独角戏”。如何发挥“法治政府参谋”作用,形成司法执法良性互动,“画出最大最美同心圆”,是虹口区检察院开展公益诉讼的又一探索。

在办理规模性租赁专项治理案件中,虹口区检察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发挥公益诉讼与行政检察“1+1>2”的合力优势,全面梳理行政执法职责、法律关系和执法依据,形成《检察法律意见书》和法律法规汇编(行政版、企业版),并选取典型个案制作专题调查报告,为行政执法提供法律指引、执法依据和决策参考。该案也被最高检选为行政检察典型案例发布。

早在2019年3月,虹口区就出台了全市首个区级地方党委、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行政机关、审判机关、纪检监察机关支持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的协作配合新机制、新格局。

近年来,虹口区检察院与区市场执法局、国资委、房管局、环保局、建管委、城管局以及各街道,聚焦食药品安全、历史保护建筑、红色文化保护、基层社区治理执法难点等领域,在完善协作机制、形成公益保护合力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探索,形成了司法执法良性互动的工作新格局。

公益检察官万力坦言,目前行政公益诉讼以诉前检察建议形式居多。“大多数行政部门能够积极配合并落实,但在一些案件中也仍存在一定阻力,尤其是涉及多部门联合执法的案件中,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为此,虹口区检察院强化外部联动,推动建立公益诉讼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成效初显。在区消保委设立公益诉讼检察官办公室;与区城运中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全面对接“12345”市民热线;与区监察委就国有资产保护加强协作,建立起双向移送反馈工作机制。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介入行政执法领域,无疑开辟了一条基层依法治理的新路径,实现了基层司法与行政执法的良性互动。

夯实一步苦练专业“内功”

在公益诉讼这个检察业务的全新领域,虹口区检察院选调市级优秀公诉人、优秀侦查员,组建了包括六名检察官、检察官助理的专业化办案团队,开启了公益诉讼“开疆拓土”的新征程。

三年来,在探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助力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新途径的同时,虹口区检察院坚持苦练“内功”,不断提升公益诉讼办案核心能力,擦亮公益诉讼的虹口“品牌”。

通过聘请具有民事、行政、环保、食药品专业背景的法学理论和实务专家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开会通报公益诉讼工作情况,邀请专家学者参加案件研讨、听庭评议、圆桌会议和课题研究,为公益诉讼“把脉问论”“献计献策”。与上海财经大学合作开设公益诉讼专题研修班,成立由12名青年干部组成的公益诉讼研究小组,选派公益检察官到市场监管执法大队挂职锻炼,多层面、多角度加强对公益诉讼法律制度、工作机制、法律适用的学习培训,加快推进了专业化办案素能的培养提高。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专业化的检察官办案队伍正不断壮大,公益诉讼线索发现能力、办案突破能力和效果转化能力都在不断提升,无数次实战实训和业务练兵、两年多的办案磨砺后,他们与“公益诉讼”的品牌一样,正“百炼成钢”。

而高科技智慧检务的“加持”,又为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工作开启全新“外挂”。

2020年3月,虹口区检察院为公益诉讼检察开辟了一个专属“秘密基地”——公益诉讼快速检测中心,依托区检察院的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配置公益诉讼取证魔方、溶解氧测试仪、噪音检测仪、电子显微镜、取证工作站等设备,可以针对水质、土壤、食品和噪音等项目进行快速检测,并为检察官配备了设备齐全方便外出取证的移动“小黑箱”。

此外,虹口区检察院还开发了公益诉讼线索研判平台和舆情通手机APP客户端,自动抓取网络舆情线索,研判筛选后推送给公益检察官。这些都是现代科技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的尝试,勾勒出公益诉讼未来的全新图景。

“维护公共利益的路途没有终点。”这是公益检察官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多挖掘一处公益损害问题,多推动一个领域的社会治理,多守护一个社区、一条河流、一方道路……他们将继续努力当好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守护者。

 

 
上一篇: “天价写真”案后续:增加24小时生效“冷静期”!杜绝学生群体借贷消费!
下一篇: 虹口检察院通报今年公益诉讼案 相关经验已被市检察院作为公益诉讼的典型案例
 
 
版权所有: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