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干警风采  

不给生命留下空白 ——追记全国先进工作者王卫

日期:2015年09月28日

 

近几个月来,沪上检察官时常想起一位令他们敬佩的同行,在他们的记忆里,这位检察官一脸正气、英姿勃勃。在他51年的人生道路上,有25年是在反贪查案的岗位上度过的。他去世后,检察干警自发在网上发帖悼念。上海市虹口区检察院党组还作出决定,号召全院干警结合正在开展的“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学习他的先进事迹。他就是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模、上海市虹口区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兼反贪局长王卫。

王卫1977年参加工作,1985年进入杨浦区检察院工作,后调入虹口区检察院反贪查案直至生命终点,其间主办并带领干警侦破贪污受贿等案件1000多件,没有发生一起错案;个人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3次。2008年6月临床诊断出直肠癌接受手术、化疗;2009年2月重返反贪岗位;同年9月直肠癌术后转移病情恶化;2010年3月13日23点,因直肠癌术后转移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与世长辞。

抽调办专案首选总是他

办专案是王卫的“专利”。2006年11月,查办“上海社保资金案”进入关键时期,王卫被抽调到专案组任第一小组组长,主要负责侦查周正毅行贿犯罪系列案及有关的司法干部徇私舞弊渎职犯罪。在王卫看来,这些犯罪嫌疑人都是与犯罪分子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手”,他们既懂得法律,又知道利害关系,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就想着如何规避法律的制裁,为自己留条“后路”。王卫知道办“同行”的案件难度更大,但是他毫不畏缩。“先外围,后内核”是王卫对付这类案件的首要原则,通过查证与涉案司法干部犯罪有直接牵连的犯罪嫌疑人,对涉案司法干部形成威慑,迅速攻破其心理防线,再通过“短兵相接”敦促其坦白交代犯罪事实。在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他带领的专案小组共侦破贿赂、渎职犯罪案件8件10人,其中3起司法干部犯罪案件。专案组在总结时这样评价他:从线索到成案仅一步之遥,但这“一步”却十分关键,要在不惊动涉案对象的情况下秘密获取有价值的证据,王卫恰恰对此独有一功,许多一筹莫展的线索,通过他的调整处理,总能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2004年8月,高检院抽调骨干成立专案组办理江苏省原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徐国健受贿案,上海市检察院几位领导不约而同地推荐了王卫。

上海市检察院分管反贪查案的副检察长郑鲁宁这样评价他的属下“爱将”:“有案必查、疾恶如仇,身上有一股正气,是反贪查案的一员骁将。遇到重大疑难有影响的案件,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总会是他,这个人工作有激情,查案有谋略,所以获得领导群众一致的信任和敬佩。”

让我们把时针倒拨到20多年前的1989年,当年我国评选首届“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检察系统共有8位检察官荣获这一称号,王卫的当选创造了当时“三个最”:一是最年轻,刚刚30岁;二是检龄最短,到检察机关刚刚4年;三是身份最不引人注目,只是办案组长。但是在听了他的事迹介绍后,许多人都投去了钦佩的目光。就是这位年轻人曾在短短的53天内,带领侦查组查办了上海公用事业系统一批窝案共44件;曾经有年加班237天的记录。同他共事7年的虹口区检察院检察长周福民告诉记者,由于长期加班,王卫的生活规律早已改变,加班再晚,每天的睡眠仅三四个小时,常常是早晨6点钟就到办公室了,考勤卡上第一个到院里的往往是王卫。

共事过的人大都“挨过骂”

采访中,检察干警谈到与王卫共事的感受非常一致:王卫是个热血男儿,爱憎分明,敢说敢为敢当,检察事业心极强,虹口区检察院这几年办了许多难案、大案,大都与他关键时刻冲在前面组织指挥、协调处理有关系。干警们说,在他手下工作压力比较大,做得不好他会不留情面地批评,甚至“痛骂”,但是随后会同你研究解决办法,帮助你解决工作的困难。

勇争一流、锐意进取是王卫的一贯风格。预防科长谭载鸿同记者讲述了与王卫共事的一些片段:为确保上海世博会顺利筹办和举行,王卫多次带着预防部门人员到世博会配套的外滩通道工程等建设工地搞“创双优”活动。当时他是手术化疗后来上班,在现场他爬上爬下,我看他脸都发白了,劝他不要下去,他根本听不进。今年春节他已经卧床不起了,我们去看他时,话没说上两句就开始问虹口区检察院的预防工作在全市排第几名?那两起案件与纪委的沟通情况怎样?他妻子听不下去在一旁直埋怨:人家来看望你,又跟人家谈工作,给人家加压力。没想到一个多月后就与我们辞别了。

谈到王卫动手术在家休息了8个月就来上班,该院检察长周福民告诉记者:“当时是不同意他来的,他对我说在家里实在闷死了,看到他那个样子,我们考虑同意他来半天工作,没过几天他就‘得寸进尺’,不但全日上班还跟着加班办案。我是几次硬推他回家,随后我们又安排另一位副检察长‘分解’他分管的工作。”

王卫视反腐倡廉事业为自己的生命,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法警蔡栋坚在网上写了一件令他难忘的事:去年6月,王卫手术后边化疗边来上班,当时正值反贪查案达到全年最高峰,随之我们法警工作量相应大幅上升,王卫专门抽出时间关注办案安全、关心警力配置,最后一次来办案工作区是凌晨4点,我们发现他行走已不灵便,便问他怎么回事。王卫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是化疗的副作用,脚指甲坏了。十指连心啊,我们无法想象这是怎样的一种疼痛。

王卫经常说:“不能给自己的生命留下空白。反腐倡廉是一项需要主动出击的工作,我们干检察工作,一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没有事业心,工作就没有方向。没有责任感,工作就没有压力。没有方向和压力,工作必然杂乱无章、随意拖沓。”

“反贪查案三十抓”

王卫“风风火火”的风格在上海检察机关是出了名的。该院反贪局办公室原主任张俊清告诉记者:“他作为我的领导,我进他的办公室送文件、请示工作的机会比较多,我发现王卫经常是在看文件、看检察业务杂志,理论学习非常投入,还把重点内容摘抄在本子上。”张俊清给记者一份目录,上面有“线索初查抓趋势、突破案件抓谋略、案件取证抓穷尽、敦促自首抓宣传、侦查指挥抓决策”等30个“抓”的条目。这是王卫平时在工作中逐步总结的反贪经验,他委托张俊清帮他一起收集资料,准备一起再出一本著作专门谈反贪查案,从理论上提高侦破职务犯罪水平。可惜的是这竟成了王卫的“遗嘱”。

如同他锐意进取的敬业态度一样,王卫勤于学习也是由来已久的,加入检察队伍之初,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他一方面参加了在职学位攻读,丰富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虚心向领导和老同志请教,提高办案能力,及时归纳总结,因此,他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迅速提升,在上海检察系统迅速脱颖而出。早在1994年他撰写的《贪污贿赂罪案审讯谋略》在全市检察系统获得优秀论文奖。走上领导岗位后,更加自觉地做到了学习和工作相结合、相促进,坚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2005年3月法律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主编的《职务犯罪的侦查与认定》一书。他集干警之智慧,将中医治病诊疗的“望、闻、问、切”理论应用于反贪查案工作的方法至今仍为人称道,有着明显实用的效果。

“他对不同职业、不同性格和不同经历的对象都有不同的审讯方法,就像一个怀揣着打开各种门锁钥匙的工匠,总能水到渠成”,这是大家对他的评价。

反贪局女干警收到小饰物

王卫的急脾气和“爱骂人”,却没有影响他在女干警中的“形象”,采访中反贪局的女干警告诉记者一件令她们意想不到的事。一次王卫出差回来,把几名女干警叫到办公室,每人给了一件东西,大家拿回来一看,有的是耳环、有的是项链,反正都是小饰物,而且是因人而异适合不同人的佩带。大家都很惊讶:平日里“风风火火”的领导,竟有如此细腻之心。女干警们说:“同他一起工作,你能真切感受到他粗犷外表下的缜密心思,铮铮铁骨里的一片柔情。”

王卫对工作要求很高,但关心爱护同志热心、细心,十分周到。他得知检察长周福民早年在乡下跳入冰水挖河道,落下了腿关节毛病,出差时看到有高科技的护膝便给周检察长带上一副。这副护膝虽然价格不高,但周福民很受感动,至今保存着。全院干警得到过王卫帮助的人更是不少,干警家中孩子读书成绩好坏?家中是否有人身体不适?王卫会记在心里,遇到时就会关心地问,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让人心里很受感动。

熟悉反贪工作性质的王卫深知,即使是最优秀的干警,也不可能单兵作战完成查案、突破等工作,只有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形成整体优势,才能体现1加1大于2的效果。作为副检察长兼反贪局长,王卫在抓好业务的同时,注重发挥自身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好队伍的传帮带工作,被干警们称为良师益友。在他的领导和带动下,该院反贪局、控申科等部门先后3次荣立全市检察系统集体三等功,并荣获“上海市优秀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接待室”,反贪干警被评为全国检察系统优秀侦查员等荣誉称号。

 

 

 

 
上一篇: 这里有一颗“科技启明星”———记全国模范检察干部陈军标
下一篇: 已到最下了!
 
 
版权所有: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